每年的三四月是纺织服装企业的销售旺季,但2022年春天的散发疫情让本已回暖的江浙
每年的三四月是纺织服装企业的销售旺季,但2022年春天的散发疫情让本已回暖的江浙地区众多企业再次陷入困境。
谈起三四月份的经营情况,浙江百纯制衣厂的老板李文博倍感无奈。面辅料也进不来、产品送不出去。在给客户寄付样衣时,李文博每次都会同时找四五家快递商“多路突进”,只为了保住接下来几个月的订单。
纺织业是我国重要民生产业,全国有3.4万家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企业,更有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直接带动就业超过2000万人。江苏、浙江两省纺织行业规模约占全国40%,江浙纺织行业平稳运行,对于全国纺织行业和民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正在积极统筹防疫与生产。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调查发现,物流受阻、展会取消造成的订单不足成为纺织行业后续回暖的主要难题,当前亟需将各类纾困政策落实落细。随着物流运输的逐步通畅,被压抑的市场需求有望在下半年出现反弹,原料短缺、运费高企等市场供应链生产困境也将随之改善。当市场归于冷静期,新一轮的产业调整升级也在进行之中。
弱需求待破局
江苏励强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志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今年海外客户订单普遍提前了1-2个月,起初预判今年的海外订单会有所上涨,本想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然而,疫情的反弹,给刚刚进入复苏的行情带来一场“倒春寒”,前期处在限产封控阶段时,有一些海外客户就因为交付期延长而选择退订。
“由于正常的生产周期被打乱,我们在4月份也有意识地减少了接单,接下来一段时间很可能会经历订单大幅下滑的空窗期。以前可能会分一些订单给外协单位,所以 现在更多的还是先保证本企业的生产稳定。”吴志祥表示,目前海外客户下单之前会提前咨询交货期多长或库存情况,今后更侧重向客户推荐库存纱线或者交货期比较短的产品。
外贸市场遇阻,企业会否转内销?吴志祥选择了坚守。“内贸市场现在的竞争很激烈,要是外贸企业都转向内销,会加剧市场竞争,而且内外贸企业的工作节奏、目标客户、产品附加值都不一样,转向内销的压力不见得比外贸的压力小。”他认为,只因为短期疫情冲击就盲目转向并非明智之举,需求不足是纺织业内外贸市场都在面临的难题。
值得注意的是,春季本是纺织服装行业开展会下订单的旺季,即使是在疫情暴发的2020年,各类春季展也大多是略有延迟。而今年临近夏季,仍难以看到人声鼎沸的线下展会。
在此前召开的“中小企业促进月”工作推进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端小平表示,大企业借助自身品牌和影响力,客户找上门,中小企业则更多借助展会获得新客户和新订单。中国纺联一年有春秋两季大型展览会,参展企业达6000家,参展面积接近40万平方米,近90%的展商是中小企业。
由于疫情原因,今年的春季展已经被迫取消,秋季展能否召开也存在很大的变数。
据了解,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春夏)博览会、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览会、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春夏)博览会、中国国际针织(春夏)博览会已确定将并入“2022中国纺联秋季联展”,于2022年8月29-31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此外,还有数十场地方性展会也在散发疫情的影响下选择停办或延期。
“以往此时举行的换季展会大概占全年销售的40%,充满不确定性的预期也让客户下单变得越来越谨慎,现在上下游结款都是现金交易。”李文博表示,随着春季气温转暖,本应是外来客商赴各地采购的好时机,疫情使江浙多地实施管控,道路封闭,快递也只能发到有限的地区,严重影响产品交付,目前销售基本靠线上订单来进行维持,失去的消费只能寄希望于后期弥补上来。
下游中小企业的产需波动也不可避免地传导至上游的大型企业。一家从事化纤生产的大型企业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其产业链下游企业多为生产涤纶面料的中小型私企,主要终端用途为纺织品服装、家纺类面料,但3、4月份部分下游织机的开机率不足六成。进入5月后情况虽有所改善,但同比情况依旧不佳。
“旺季不旺,从现有的产品库存积压情况来看,下游需求量至少下降了3成左右。”该负责人说。
为应对当前困境,不少企业开始想尽办法拓销路。李文博表示,早在疫情的前两年,自己就开始进行线上布局,尝试通过组建团队在抖音、小红书等多个平台开拓业务,定期直播推介,来获取新订单。今年疫情更是再度加快了自己转型的步伐。身边也有很多企业也在准备参加云端展会,以新渠道、新模式开拓新商机,满足防疫要求的同时,也打破了区域市场局限。
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5月份以来,“2022首届中国轻纺城·孔雀云展(轻薄热销面料专场)”已成功举办,还将陆续针对窗帘家纺、毛呢毛纺等面料推出更多“云展会”。2022中国绍兴柯桥国际纺织品面辅料博览会(春季)也将在近期线下线上同步展开。
主营时尚女装面料的浙江大树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便是积极参展的一员。该公司营销部副总经理赵晓晓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在参加孔雀云展期间,大树纺织开启了直播间,由业务员担任主播不间断向采购商推介产品,3天直播收获不少意向客户,并已经成功为多个采购商寄出样品。同时,大树纺织也在经营和管理模式上作了相应调整,走与电商更匹配的“小单快返”路线。公司共200多款醋酸产品,全部能实现7至10天内快返。
端小平表示,纺织工业联合会计划于5月份举办云展及线上展览会,与江浙地区产业集群的地方政府合作,双方在资金技术和资源上形成合力,从小型云展会起步,覆盖大约500家左右的中小纺织企业,为后续举办大规模的云展奠定基础。同时为了稳定外贸,还计划在5月份启动FDA纺织行业应用指南数字服务平台建设和完善中国纺织国际产能合作海外服务网络,建立海外联络服务站,前期为中小企业海外投资提供政策咨询、政府关系服务,后续力争开展海外客户售后服务和感情联络工作,避免疫情后海外客户大量流失。
多方合力稳生产
畅通物流体系是稳定生产的前提。在江苏省服装协会4月25日发布《调查报告|疫情对江苏纺织服装企业的影响与对策建议》中,“保障物流畅通”成为企业希望政府采取的首要帮扶措施,占比高达90.95%。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在4月下旬赴江苏、浙江两省实地调研纺织行业时便已强调,要加强区域统筹协调,着力打通物流堵点,探索在长三角地区率先建立通行证统一发放制度,依托龙头企业梳理上下游产业链配套企业,建立白名单制度,支持企业畅通物流循环,推动复工复产。
吴志祥表示,目前物流运输已有了明显的缓解。自己的企业已在5月初被列入了当地物流保畅“白名单”,企业在做好防疫措施后就可顺利接货,不过由于各地疫情管控政策尺度不一,远程跨省运输的效率仍有待提升。
浙江恒逸集团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集团旗下涤锦板块涉及千万吨级产能的原料供应,对于稳定下游纺织企业生产的作用不可忽视,面对此次严峻的疫情形势,集团已指导各下属子公司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充分利用配套物流体系进行稳产保供。在生产运行方面,制定产销协调周例会机制,产销双方通过及时沟通交流,筛选有经济效益的、库存较低的产线优先生产,同时对人员进行灵活调配。在物资调配方面,建立了物资调度调剂平台,在子公司之间统筹调配必需物资,最大程度保证了生产稳定。同时,建立物资临时转运基地,当个别子公司出现因疫情被封闭管理、原辅料和成品无法进出厂的情况时,就近建立原辅料临时转运基地,提升复工复产的效率。
“一系列物流畅通保供措施已经发挥效果,恒逸物流基本恢复正常,也缓解了相关生产企业的原料供应紧张。现在整个产业链正逐渐恢复,我们各个子公司也在稳步生产中,为接下来疫情稳定后的需求回暖做好准备。”该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新一轮的产业转型升级也在显效。服装产业一直是杭州市临平区传统优势产业,占杭派女装产能的80%。近年来,为应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解决中小微服装企业生产协同度低的难点,临平区通过组建浙江省服装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搭建“时尚E家”应用场景,完成中小微传统服装加工企业的数字化改造,并由服装产业服务综合体统一运营,推动产品设计、面料、制版、生产、造型、仓储等资源共享,将中小微企业的设计、加工、销售等环节串珠成链,实现从低小散作坊的“各自为战”走向数字化园区的“抱团发展”。
“目前全国已有近一万家企业入驻这个平台,无数中小微企业紧密联系,形成了具有特色且充满活力的产业集群。”杭州亿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狄彪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正是得益于这种“抱团取暖”的模式,本次疫情中不少因故停产的中小企业能够及时把订单转接给周边产能充足的企业,按时交付订单的同时,也留住了客户的信心。
对于后市的预期,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问卷调查的企业中,70%的企业选择二季度行业运行“乐观”或“一般”。据测算,二季度纺织行业预期景气指数为51.0,景气指数或将重回发展区间。不少企业表示,被压抑的市场需求如果在后市能有所反弹,肯定会努力抢抓生产保供补损。
吴志祥表示,这次疫情让自己企业以及上下游产业链的薄弱暴露了出来,在稳定生产的冷静期中,也在考虑从精益管理、设备升级以及数字化转型等诸多方面苦练内功,而且还是要想办法将员工留住。
“现在订单少,用工需求比较弱,有的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就给员工放长假了,一些外地员工在这个阶段走掉,以后可能就难回来了。如果订单回暖之后再经历一波‘用工荒’,那可就太难受了。”他这样说。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ESG跨境电商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ESG跨境电商联系。
二维码加载中...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使用账号密码登录
平台顾问
微信扫一扫
马上联系在线顾问
小程序
ESG跨境小程序
手机入驻更便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