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有 62% 的人表示在 2021 年处于亏钱状态;16% 的人表示不清楚自己是赚钱还是亏钱;只有 22% 的人表示自己在 2021 年赚钱了。
虽然借着疫情的东风,大家纷纷出海,借着中国经验,在东南亚这块儿堪称“电商蛮荒之地”上辛勤耕耘,然而,收获却并不如人意。
去年末,我们做了一个调查:作为跨境卖家,今年(2021)是赚钱还是亏钱了?
数据显示,有 62% 的人表示在 2021 年处于亏钱状态;16% 的人表示不清楚自己是赚钱还是亏钱;只有 22% 的人表示自己在 2021 年赚钱了。
进入 2022 年,很多人开始迷茫,不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即使在去年他们还对跨境电商行业非常看好,并且信誓旦旦地要沉下心来好好做。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为什么大家觉得难,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发。
为什么觉得难?
之所以觉得 2021 年东南亚市场难做,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内卷”。
数据显示,截止去年 11 月,Shopee 平台的卖家数量已经达到 1400 万。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2020 年,中国电商从业者的数量也才 5000 万。
综合国民经济收入、电商营收在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等数据,就卖家数量来看,在东南亚做电商并不比国内轻松多少。
除了“卷”,另一个原因就是消费者可支配收入低。
东南亚这六个国家中,新加坡人均 GDP 6.4 万美元,排名第一,不过人数过少,只有 570 万;马来西亚人均 GDP 虽说已经突破 1 万美元,然而,沉重的税收压力也让他们无力消费;剩下的泰国、印尼、菲律宾和越南只有几千美元,加上持续地疫情影响,失业、患病、缺少存款....让他们痛苦不堪。
举个例子,2020 年,疫情刚开始在东南亚肆虐时,泰国有些银行就新发布了一项政策,允许泰国居民将摩托车作为抵押物进行*。要知道,这在之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Lazada 和 Shopee 的数据也显示,消费者对支出越来越谨慎,更倾向于选购低价值产品。
当然,2021 年的难并不只是这些,还有不断上涨的物流费用、动不动就中断的供应链、日益趋严的平台政策等等。
那么,面对这种形势,2022 年该怎么做呢?答案是“外卷”。
市场
试想一下,当初,我们是因为什么原因进入东南亚市场的?
国内电商竞争太激烈,活不下去;东南亚电商发展处于早期阶段,有机会。
确实,这几乎是所有卖家出海做电商的原因。随着跨境物流、供应链、技术的日益完善,在国内“卷不动”的卖家选择走出国门。
Shopee 平台上卖家数量的增长过程,也许就是东南亚电商市场“卷”起来的过程。
2015 年,Shopee 开始运营,就立刻面向大陆卖家招商;2016 年,平台卖家数量突破 100 万,2019 年突破 700 万,直至目前的 1000 万+。
如今,东南亚电商平台上的商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低价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和当初走出国门一样,能否走出东南亚,或许是一条值得考虑的路。
市场
东南亚电商平台上产品同质化问题越来越严重的主要原因,是大家对目标市场缺少研究,不重研发,只是盲目地将 1688 、拼多多等国内平台上的产品搬上去。
中国的产品确实具有低价高质、新颖多样等优点,所以很多商品一出现就会引得东南亚消费者竞相购买,然而,你能轻易获取到的,别人也能,大家都有的优势,等于没有优势。
因此,对于那些不想换市场重新开始的卖家来讲,需要结合当地市场,重视产品研发。
这里和大家举一个例子。
佛教徒在念佛的时候一般需要一个计时器,这种东西在国内也有卖,不过国内的这个产品对东南亚的消费者并不特别适用。
后来有卖家根据买家建议以及市场调研,做了一些调整,专门找工厂定制,重新上架后成为了店铺的小爆款,据说畅销了很久。
品牌
市场的保障是产品,产品的保障是品牌。
对于卖家而言,只有产品而没有品牌,不仅不能培养自己的忠实用户,没有品牌溢价,在最后还会走向价格战的深渊。
以越南电商平台为例,同样一款产品,Tiki 上的价格一般都要比其他平台高 20% 左右,有些会高特别多。
当然,对于市场而言,同等品质之下,价格永远是第一竞争力。
因此,如果一件产品,别人的成本是 20 元,而你,只需要 10 元,那么,别的都是浮云,即使在中国这么“卷”的市场,也没什么怕的。
总结,面向全球,外卷就是选择一个新的市场和平台;面对同一市场,外卷就是找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并用品牌为其做保障。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ESG跨境电商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ESG跨境电商联系。
二维码加载中...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使用账号密码登录
平台顾问
微信扫一扫
马上联系在线顾问
小程序
ESG跨境小程序
手机入驻更便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