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马逊的中国卖家不高兴》的原文我就不附于此了,就着文章中提到的几方面内容,我来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亚马逊的中国卖家不高兴》的原文我就不附于此了,就着文章中提到的几方面内容,我来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1. 关于FBA丢货事件
亚马逊确实时有发生丢货事件,但像原作者所举例并判定亚马逊的“故意”甚至“恶意”如此,我觉得不符合我作为卖家的实际体验,我们也有经历过亚马逊FBA仓丢货的情况,关键是,只要是经过签收的货件,如果丢了货,人家认了,也会核实之后原价赔偿,至于后面发生的亚马逊仓库跟卖的现象,如果货物已经赔偿,如果亚马逊仓库后期又找回了货,他们确实可能会跟卖,但人家赔了你钱了啊,跟卖并处理掉,也是情理之中的处理啊。
当然,我们可以看到的更多的是,亚马逊仓库以低于你的价格跟卖,而跟卖的物品状态是“Used-Like New",这些货物是部分客户退回而亚马逊承担了损失的货,或者是你自己的不可售产品自己选择弃置不要的货呀。
而如果像原文中的例子,亚马逊跟卖且高价销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卖家自己的物流配送合理,一批货丢失,后面一批又正好衔接,亚马逊以高于你的价格销售,是很难抢到购物车的(这也是我为什么经常建议卖家发货要坚持小批量多批次的方式发的原因),所以,在拥有购物车这件事上,结合我个人的经验,还真不是文章中所说的,亚马逊一旦跟卖就很容易抢走购物车的说法。
2. 关于寻求供货而不得后的Listing被下架
我不想阴谋论,我身边也确实有很多卖家因为用某些敏感词(或者被系统误判为敏感词)而导致的Listing下架,但诚如文章中举例的杭州卖家最后的结局,经过一番申诉之后,Listing 得以恢复销售(如果这是阿里,你试试看有没有这个结果)。
关于Listing被下架,我接触的卖家的遭遇简直够写一本书,但归根结底都是,当你遇到问题,当你给亚马逊反馈问题,亚马逊的客服总会耐心的协助你去处理、去跟进,直至解决,而更多的情况都是卖家自身的责任。
3. 关于亚马逊的公平与不公平
最近几年,亚马逊的政策确实变化很大,日新月异,甚至可以说“睡了一晚醒来,世界全变了”也不为过,但是,很多政策的变化不就是为了堵那些害群之马的垃圾卖家吗?劣币驱逐良币,当一群卖家以投机为生,靠跟卖,靠刷单,靠恶意骚扰和攻击同行来占先机的行为频频发生时,如果作为平台不作为不行动,那才是大恶。
但亚马逊恰恰相反,大而不僵,灵活快速的制订出政策,对这些扰乱平台发展和正常卖家生存的行为进行打击,这才是大家的欢迎之举呀,要不然,试问在2019年,为什么没有大规模的所谓的黑科技嚣张出没了呢?
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的公开邮箱jeff@amazon.com以及对于收到严重问题后转发给相关人的问好邮件,亚马逊的24小时内回应并解决的客服机制,试问,国内有多少家IT公司可以做到?阿里巴巴?呵呵呵。除了Jeff的邮件,你还知道哪个创始人的邮件?
至于文中提到的亚马逊内部人员调整,我想说的是,如果有一家公司能够凌晨三点有客服给你回电话,那也只有亚马逊一家了。
4. 关于品牌与赚钱
几乎人人都有理想,几乎每家公司都有一个品牌梦,不同的发展阶段必然有不同的追求,但每一个阶段都必须有赚钱的追求。如果说亚马逊打压品牌,Anker为什么存在?
就赚钱这件事情来说,亚马逊是当前所有跨境电商平台中利润最高的,还能叫它怎么样呢!
多说一句:我从2005年开始做外贸,做阿里国际站,做环球资源,做Made in China,做淘宝,做阿里的1688,做eBay,做速卖通,做亚马逊,做Wish等,深度接触这么多平台,我发自内心的感触是,即便亚马逊有自营的产品,亚马逊也比其他平台公正不知多少个Level。
所有卖家都给你机会,所有卖家都是同样的规则,所有卖家还都是“亚马逊的客户”,都可以享受“世界上最以用户为中心的企业”理念下的亚马逊客服的服务,这,才是我看到的亚马逊。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ESG跨境电商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ESG跨境电商联系。
二维码加载中...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使用账号密码登录
平台顾问
微信扫一扫
马上联系在线顾问
小程序
ESG跨境小程序
手机入驻更便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