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中国为什么做不起来?亚马逊中国现在怎么样了?-ESG跨境

亚马逊中国为什么做不起来?亚马逊中国现在怎么样了?

亚马逊观察
亚马逊观察
2019-04-19
点赞icon 0
查看icon 883

如果不是“退出”传言四起,亚马逊电商都快被人们遗忘了——入华15年,从中国第二大电商,变成不足1%的小众生意,它的存在感实在太微弱!

如果不是“退出”传言四起,亚马逊电商都快被人们遗忘了——入华15年,从中国第二大电商,变成不足1%的小众生意,它的存在感实在太微弱!

与美国总部蒸蒸日上形成鲜明对比,亚马逊中国愈发缄默无闻。

有传言,由于效益太差,中国区年会被取消;在西雅图的年度汇报会,中国区的高管也总是最后发言,且时间最短。

昨日,久未发声的亚马逊中国确认,将于今年7月18日停止为第三方卖家提供卖家服务,未来将保留云计算、Kindle与跨境贸易业务。

面对模式多变、打法草莽的本土竞争对手,它的掉队似乎成为了必然,退败也只是时间问题。

一手好牌被打得稀烂,亚马逊中国电商,到底毁于谁手?


懊恼的经历

“在中国,亚马逊没戏!”

一次堪比惨痛的购物经历,让某媒体的研究总监Eastland很是懊恼。2018年7月,他在亚马逊订购了四件商品。

其中一件是某品牌冲牙器,属于“海外自营”的人气商品。但收货后才发现,使用的电压竟是110伏。询问亚马逊客服,对方让用户自行购买变压器,但无产品链接提供,“既然销往中国,为什么不使用220伏电压的产品?天猫上卖的这品牌,就是配的220伏市电”。

更悲催的是,当从本土电商购买变压器后,发现产品无法使用。想退货,客服让将图片发送到某指定邮箱,接下来就是无尽的等待。

Eastland认为,中国用户已经被本土电商的高效“惯坏”,亚马逊竟然还用邮件,其售后服务,实在令人堪忧。


故事还没完。

另一件货物是高尔夫GPS腕表,属于“海外自营”的畅销商品,含税价比本土电商贵了300元。其最大卖点是,可以提供4万多个高尔夫球场的球道地图及技术数据。

收货后搜索,发现北京的几家球场并无显示,其中还包含中国全运会赛场。“原来所谓全球4万家,恐怕四分之三在北美,‘美国畅销商品’不一定适合中国用户,亚马逊心中没数吗?”

选择退货,竟让用户自行快递到美国拉斯维加斯的某处,而国内快递公司又因内置锂电池而无法空运……“既然电商业务已经进入中国,就不能在中国设个中转站,便于接受退货?”

还有一件商品,虽未送达,订单状态却显示“开始退货”。

这或许是一次极端的购物的经历,但不难看出问题所在:

第一,亚马逊中国的售前、售后服务体系欠缺。售前无用户评价,售后服务形同虚设。

第二,亚马逊中国对国内消费者缺乏基本研究,更缺乏本土化的内容。

第三,产品依旧存在质量问题,且价格无明显优势。

“亚马逊,拿什么吸引中国消费者在此购物?”,他反问道。

实际上,吐槽亚马逊者绝非少数。据新浪黑猫投诉显示,在亚马逊中国电商平台上,单方面取消订单、出售二手或过期商品等问题时有发生,大量用户不满其服务态度和低效率反馈。

相较而言,中国本土电商的客服体系相对完善,至少可以通过即时通讯发送图片,更不会有“货品自行寄回美国”的奇葩案例出现。

更重要的是,技术与生态对于购物体验的优化和改善:本土电商中,无论是短视频内容的详细页,还是基于智能算法的AI客服都已十分普遍,加之新兴的直播生态等,进一步促进消费潜能。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行为,算法推荐等已成为电商“标配”。

这一切,都将亚马逊中国甩在了后面。


自暴自弃?

买家吐槽不断,卖家亦不爽。

“现在即使参与活动,销量也一般。给我的感觉是,在这里饿不死,但绝对吃不饱”,美国某户外品牌在华电商主管王女士告诉新浪科技,2012年,该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亚马逊是第一选择,“老板是美国人,不了解国内现状,点名在亚马逊开店,这种情况对于国外中小品牌来说,十分普遍”。

在2013年前后,该品牌持重金运营亚马逊中国店铺。

王女士回忆,起初亚马逊中国的活动多为免费,无论是“秒杀”还是“镇店之宝”,销售方面都有良好效果。后来,亚马逊更改了商业模式,施行付费制,“当时2万元一个套餐,包含N次秒杀”。

奇怪的是,付费参与活动后,销量反而下降了。

“我印象很深,当时还为这事单独开过会”,王女士说,团队研究发现,小品牌在付费后以次充好,导致数量激增,秒杀活动页面也增至数十个,“很多好的商品,被系统排到了很多页以后,曝光量自然就低了”。

她透露,自2018年4月起,亚马逊中国突然停止第三方商家入仓,且没有过多解释;同年8月,发布通知不再为第三方商家提供物流卖家服务。“我们认为这很可能是‘退出中国’的开端,是酝酿已久的”。

“一切都不是偶然,是必然”,在她看来,亚马逊之所以退败,原因集中为三点:

第一,亚马逊的顾客相对高端,有一定比例是留学生,这些人习惯在亚马逊购物。但是,随着本土跨境电商的兴起,无论是天猫、京东,还是新涌现出的网易考拉、小红书,内容都愈发丰富、打法也多样化,相较而言,亚马逊失去优势,用户难以留存。

第二,亚马逊有些“自暴自弃”。本土电商搞活动,都会去其他网站做引流,同时重金砸广告,加大活动声势。这方面亚马逊十分欠缺,活动如同“闭门造车”,声量不大。

第三,自第三方商家不能入仓后,失去了送货速度的优势,又缺乏价格优势,买家和访客必然减少。

“你现在看App,首页的活动商品销量都很少,更别提普通产品了,哪里还有竞争力?”王女士抱怨地说道。

同时她也有些焦虑,毕竟团队在亚马逊运营多年,在入驻本土平台后,“如何面临多元化竞争”是当下的必修课。


从努力到麻木

在亚马逊中国内部人士看来,这些年的日子并不好过。一些细节反映了企业的生存状态。

“以前我们开年会时,是在国贸大酒店,后来换成了大学体育场,最后所幸直接取消了。年会的奖品也是,以前最差也是一瓶红酒,后来换成了橄榄油,再后来就是充电宝充电线,最后连阳光普照都没了”,知乎上,一名已离职的亚马逊中国前员工Kim告诉新浪科技,2018年,亚马逊中国全面收缩,运营团队直接砍半,总体人员下降超过了五成,团队只剩下七八百人。同时,仓库面积砍半,最终到只剩北京、昆山和广州三个城市。

Kim透露,亚马逊内部倡导简洁风,比如前几年的部门会议,很多人习惯不做PPT,用Word简单阐述。同样,这种风格也反映在网站上,“你看页面就知道,和淘宝、京东那些琳琅满目的产品页面,差距有多大”。


一些亚马逊员工也为此努力过。

Kim坦言,对于相对朴素的UI(用户界面),内部员工曾多次提出修改意见,但每次总部的回复流程都很慢,一个细节要用邮件反复沟通,加上中美时差,效率极低,“总部的意思很明确,要各国家各地区的页面风格统一”,换言之,不太支持本地化和个性化修改,久而久之,员工们也变得十分麻木。

离开亚马逊后,Kim曾在一家本土电商短期任职,“主管经常让我们加班加点改UI,迎合用户需求,这差别(和亚马逊)太大了”。

更有意思的是,网上还曾曝光过一道亚马逊的面试题目。问某品牌进入中国,如何说服它首选入驻亚马逊?很多网友的回应直截了当:不会选择。他们反问,不为中国人习惯而改变,为何还要选择?


如今,亚马逊将迎来新一轮裁员潮。

昨天上午,中国区召集各部门员工开会,简短的会议中,公司对所有员工的辛勤劳动和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并正式宣布了公司将进行业务调整和裁员的消息。有高管透露,亚马逊中国区总裁张文翊也将离职。

亚马逊的回应也颇为简洁,称因业务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会涉及部分岗位的变化,但相关具体细节无法披露。




数据来源:Analysys易观


谁是罪魁祸首?

报告显示,在中国市场上,如今亚马逊所占的市场份额已从辉煌时的20%,降到0.6%。

为何会“堕落”至此?京东CEO刘强东在节目中坦言,当年京东跟亚马逊竞争的过程中,最核心的感觉就是亚马逊对其中国团队缺乏信任,“这就像士兵在前面打仗,打一*就问子弹还够不够,再打一*还给不给我子弹。这样根本没法打仗,中国区市场变化快,如果前线没有大规模授权的话,是会出问题”。

很长一段时间,亚马逊中国的总经理都是外国人,而且是缺乏中国生活经验的外国人。从2005年起,王汉华开始负责亚马逊中国,随后又经历了两名外国高管,女将张文翊于2016年才上任。

长期由国外人掌舵,战略偏差在所难免。回看电商发展的黄金十年,2012年可谓分水岭。

这一年的8·15,阿里、京东、苏宁、国美在价格战上激战正酣。刘强东在微博上突然宣布,“京东未来三年内大家电产品零利润”,并将微博作为通报降价的出口。苏宁不甘示弱,随即宣布参战。

然而,亚马逊给出的策略是:不参加价格战,因为价格战是忽悠,非持续经营之道。当时总部认为,低价促销不符合长期利益,不喜欢只追求短期利益的行为。

于是乎,亚马逊中国在这场战役中,置身事外。待“硝烟”散去,京东开始逐步确立了家电电商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价格战还促成了电商节,无论是阿里的双11、京东6·18等,建立和推广的基础就是价格优势。也正因如此,人们才开始接受并熟知这些电商,最终奠定了阿里和京东的地位。

决策判断失误、两国文化差异,导致亚马逊在与本土电商的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

同样,这一劣势在跨境电商中再次延续。与阿里、京东主推“低价爆款”不同,亚马逊始终走“偏贵品质”路线,这也不符合早期市场现状,最终导致市场份额下滑。

这一切,时任卓越网副总裁的陈年看得很透彻。

他在创办凡客诚品后,简单点评了亚马逊的“弊端”。他说,“美国人基本上不听你的,想做一份符合你理解的中国市场规划,真的太难了”。


“断臂”后能走多远?

当然,中国区电商的退败并不意味着满盘皆输,它依旧是全球最大的电商企业。

2018年,亚马逊全年营收2329亿美元,同比增长31%,全职员工的平均年薪甚至高达10万美元。其中,亚马逊AWS云服务收入为256.55亿美元,同比增长47%,成为运营收入最高的部门。

未来将保留云计算、Kindle与跨境易业务。“断臂”后的亚马逊能走多远?

首先是AWS。根据Syergy Research公布的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数据,2018Q4的中国市场中,阿里云以40.5%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腾讯紧追其后份额达到16.5%,AWS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9.7%。

虽然领跑全球云计算市场,但在国内,AWS仍与阿里云有着较大差距,后者的本地化服务与生态,已在国内建起壁垒,其他厂商短期内难以攻克。




其次是Kindle,其聚焦数字阅读,是亚马逊的另一张王牌。

公开信息显示,早在2016年,中国就已成为Kindle设备销售的全球第一大市场,同时Kindle还和数百家国内出版机构合作,电子书选品在过去几年快速增长,目前可提供70多万本Kindle电子书,并先后推出了KU包月服务和Prime阅读。

尽管在国内面对来自掌阅手机阅读等竞争,目前来看,Kindle仍是一家独大。

最后是跨境电商业务。亚马逊虽然具备天然优势,但依旧面临本土电商的挑战。根据易观监测数据,2018年中国跨境出口电商交易规模达7.9万亿元。在国内第三方数据中,天猫国际和网易考拉,在跨境电商中的占据份额十分靠前。

近些年,本土电商开始逐步发力跨境业务,必将进一步“蚕食”亚马逊在该领域的市场份额,机遇、压力和挑战,三者并存。国内电商平台竞争激烈,且电商市场发展成熟,都已经成为了生态。而反观亚马逊相对来说比较闭合,注重闭环。

(来源:深蓝财经)

点击咨询现在有哪些新兴平台值得关注 >>>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ESG跨境电商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ESG跨境电商联系。

全球最大电商平台
查看更多
搜索 放大镜
韩国平台交流群
加入
韩国平台交流群
扫码进群
欧洲多平台交流群
加入
欧洲多平台交流群
扫码进群
美国卖家交流群
加入
美国卖家交流群
扫码进群
ESG跨境专属福利分享群
加入
ESG跨境专属福利分享群
扫码进群
拉美电商交流群
加入
拉美电商交流群
扫码进群
亚马逊跨境增长交流群
加入
亚马逊跨境增长交流群
扫码进群
亚马逊跨境增长交流群
加入
亚马逊跨境增长交流群
扫码进群
拉美电商交流群
加入
拉美电商交流群
扫码进群
《TikTok综合运营手册》
《TikTok短视频运营手册》
《TikTok直播运营手册》
《TikTok全球趋势报告》
《韩国节日营销指南》
《开店大全-全球合集》
《开店大全-主流平台篇》
《开店大全-东南亚篇》
《CD平台自注册指南》
《开店大全-俄罗斯篇》
通过ESG入驻平台,您将解锁
绿色通道,更高的入驻成功率
专业1v1客户经理服务
运营实操指导
运营提效资源福利
平台官方专属优惠

立即登记,定期获得更多资讯

订阅
联系顾问

平台顾问

平台顾问 平台顾问

微信扫一扫
马上联系在线顾问

icon icon

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ESG跨境小程序
手机入驻更便捷

icon ic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