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中国,太不“中国”?-ESG跨境

亚马逊中国,太不“中国”?

亚马逊观察
亚马逊观察
2021-09-23
点赞icon 0
查看icon 650

亚马逊中国,太不“中国”?

2019年4月17日,路透社等外媒先后爆出资讯,亚马逊的电商业务将退出中国,海外购、Kindle、云盘算等业务持续,目前的中国区总裁即将离任。

资讯发酵5天,亚马逊中国官方微博还是镇静如常。

在评论区,对于各类关于退出中国的讯问,亚马逊官微的回答都是一样的:“目前我们正在进一步深化向跨境在线零售业务的战略转型,持续推进以‘亚马逊海外购’和‘Prime会员服务’为核心的跨境直邮业务模式。”

客气、礼貌、高傲,是一位与亚马逊合作七八年的导购对它的印象。

“有想做好的意愿,但是脏活、苦活又不愿意干,它在中国市场的失败导致了它的退出。”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很多亚马逊的员工和前员工也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现,亚马逊的失败很大水平上是因为决策层失灵。

这也是进入中国的其他国外互联网公司的通病,亚马逊只不过重蹈了谷歌和雅虎的覆辙。

但即便丢掉中国市场,亚马逊仍然是全球更大的电商公司。2018年,它的全年营收2329亿美元,同比增加31%,其中电商业务2079亿美元。未来,亚马逊更多押注在云盘算等网络服务(AWS)上,这一块在2018年同比增加47%。

2019年2月,亚马逊市值一度超过苹果、微软、谷歌,成为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截至发稿,亚马逊市值为9161亿美元,远超阿里巴巴的4846亿美元。

1.“不是坚守, 是不思进取”

自2004年以收购卓著网的方法进入中国,亚马逊中国的电商业务竟然越做越小。

Analysys易观宣布的《中国网络零售B2C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8年第3季度》显示,天猫市场占比60%,京东26%,而亚马逊只有0.6%。十年前,它曾经到达15%。

在App Store上,依照客户评论数来看,天猫54万次、淘宝60万次,亚马逊5万次。阿里系电商是亚马逊的20倍。

在各种网络评论区,充满着大批关于亚马逊服务的埋怨。比如手机购物界面非常乱、折扣力度不如其他电商、快递配送中有物流人员侵犯商品,而且没有实时客服,有问题只能打电话、写邮件解决等等。

有一位曾经常在亚马逊购物而后废弃的用户留言说,“十来年如一日的不变,不是坚守,是不思进取。”

刘肯是一位在亚马逊联盟做了七八年的导购,他对南方周末记者举例说,从价钱体系上就能看出来亚马逊有多落伍。

早期的中国亚马逊体系,只有一个价钱,没有折扣体系,商家想要打折只能改价。但在中国电商业,打折才是常态——阿里巴巴的折扣体系是“大学程度”,机制写得明明确白;京东是“高中程度”,亚马逊是“幼儿园程度”,亚马逊一旦打折,就有很多BUG。

从客服来说,亚马逊有电话客服和在线客服,但在线客服藏得很深。要在亚马逊网页最下方的“赞助中心”里找“须要其他赞助”,然后“接洽客服”才行。

通常只有涉及退款时,用户才会找客服。如果是咨询商品信息,就要留言等其他用户回复,这跟淘宝京东的24小时在线客服相比简直太原始,“等有人回复了,我已经不想买了”。

“闯盟跨境”开创人Wade三年来在亚马逊上做卖方,把中国的商品卖到美国、欧洲等地,他也为亚马逊上的中国卖家做培训。

他在列举亚马逊失败的原因时谈道,在亚马逊,只有你交费成为Prime会员后,能力享受当日、隔日送达的快递服务,如果不是会员,可能要等四天到六天。但是在天猫、京东这些国内电商平台,不用成为会员就可以享受当日达和隔日达,服务的便捷水平高低立现。

2.错在“将”不在“兵”

亚马逊前资深员工宁清以为,亚马逊中国一直没有做好的原因在于决策。宁清曾在亚马逊电商部门工作五年,现在阿里巴巴工作。

来中国后,亚马逊始终没有找中国本土的管理者做CEO。这是不少国外互联网公司的共性。

来中国的15年中,亚马逊换过4任中国区CEO——两名外国人,两名始终在外企工作的华人。

第一位中国区CEO王汉华,在美国读博士,曾任摩托罗拉亚太区副总裁。他任职亚马逊期间,在中国树立了11个运营中心和自有配送团队。

2012年他离职后,亚马逊先后派来了冯思哲(Steve Frazier) 和道格葛(Doug Gurr)两位外国高管负责中国区,他们都没在中国工作过,做了大约两年就又换人了。

2016年,美籍华人张文翊任新总裁,她1990年代毕业于美国华盛顿大学,而后在英特尔公司20年,来亚马逊后的重要功绩是推进了Kindle在华业务。

宁清说,这位CEO比拟善于做自有的硬件品牌,但是不熟习零售。后来招来的几个相对高层的人,“大家都认为一般,离职率就比从前高了”。

刘肯对南方周末记者说,高管的频繁更迭,使亚马逊在中国缺少长期战略。

早期,亚马逊在图书、母婴、鞋包、活动户外都有优势,但最终都被别人切了蛋糕。一个总裁来了,重要精神在物流;另一个来了,重要精神又在Kindle和海外购。“没有一个战略超过3年的,后来都凉了。”

宣扬攻势太弱,是业内人士广泛指出的亚马逊的问题。直到它退出中国,还有很多用户不知道在亚马逊能买书以外的商品。

宁清回想,亚马逊在2004年进入中国后,直到第七年才开端真正管这摊业务。当时总部投了不少钱,内部讨论是用这笔钱做营销还是基本建设,后来决议去做基本建设,扩仓库,建各地的运营中心。这个选择的根源是亚马逊始终比拟低调,它以为把服务、商品和物流做好,自然会获得花费者,但这一套在中国不太行得通。

“后来也投了一些钱,但京东和阿里确切非常能砸钱,亚马逊显得谨严很多,最后没收到后果,这两年就不怎么投了。”宁清说。

亚马逊中国的高管“不懂中国”、缺少统一战略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权限过低。

曾有亚马逊员工泄漏,总部对中国区的掌握度很高,普通高层接收采访要汇报到总部,甚至中国区办公室来了未登记的访客,都要跟总部报备。也有亚马逊资深产品经理向媒体泄漏,美国统一产品设计,中国区没有更改权限,中国区产品经理的重要作用是向上反馈看法。

在接收吴晓波采访时,刘强东曾经谈道,“当年我们跟它(亚马逊)打的时候,我感到他们最核心的就是对中国团队没有信赖,不授权,它的总经理一直是外国人,而且是从来没有在中国生涯过的外国人,这怎么打仗啊?

3.“水土不服”魔咒

对手过于壮大,是亚马逊中国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说中国电商是个战场,阿里、京东、拼多多每天都在打仗,而亚马逊就没‘战’过。”刘肯说。

1995年,美国的亚马逊电商网站开业,2004年通过并购卓著网进入中国。但发展十分迟缓,2007年才更名为“卓著亚马逊”,2011年才叫“亚马逊中国”。

亚马逊刚来的时候有“王者气派”,在图书、母婴、鞋包、活动户外、图书全品类都有优势。图书是从卓著网延续来的,母婴是亚马逊全球招商带来的进口品牌,活动鞋也一度是全网销量更大的,既是正品,又廉价。

但这些战机全都被贻误了,如今阿里和京东已经形成全品类巨头,各个细分范畴也有了著名平台,亚马逊似乎只有Kindle。

“闯盟跨境”开创人Wade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它没有“入乡随俗”。比如亚马逊每年的购物节,是7月的Prime Day 会员日,然后是年底的“黑五”、圣诞,都是外国的购物节,不符合中国人的购物习惯。但中国的“双11”“双12”,它又没什么动静。

人们的购物习惯已经从线下转到线上,又从电脑转到手机,但亚马逊的App做得十分粗糙,无论是界面、设置,还是支付等环节都非常老化,买起东西来不便利。国内电商的App就会让花费者“非常爽”。

对此,宁清说,亚马逊的界面是全球统一的,它愿望不同语言和地区的人都可以无障碍操作同一个体系。但跟国内电商相比,它的界面太不好看、太不刺激购置欲了。

亚马逊对页面有一个请求,就是商品主图上只能显示商品,比如卖一个吹风机,图片只能显示吹风机,不能显示无关的东西,比如模特或假发之类的。他们认为这会有营销错觉和误导。但国内花费者不认,也是因为这层保持,他们必定跟不上“直播卖货”这样的潮流。

在宁清看来,国外电商的前台界面不是特殊友爱,却更愿意把后台体系搭建得很壮大,在数据存储、用户信息保密方面不出错。而国内许多电商是相反的,前台做得很英俊,后台一团乱麻,很多东西都是人工处置的。

亚马逊不谙中国国情还体现在物流方面。刘肯提到,亚马逊有一段时光保持北京和新疆同等的快递费,海外购目前也还是如此。但实际上物流成本差别很大,北京发顺丰到新疆三十多元起步,京津冀是13元,但亚马逊以为运费同价是“公平”的表示。

亚马逊高层后来才更深地意识到中国市场和世界市场的不同。宁清懂得的情形是,每一次中国高层跟总部汇报情形的时候,那边都会很迷惑,不解中国怎么会涌现这种事情,所以做决策的时候会困惑。

她以为,国外互联网公司在中国活得艰苦,部分原因在于过于当心谨严,灰色地带一概不碰。在政府关系、媒体关系方面,它们要比国内电商逊色很多。

实际上,从2014年开端,亚马逊对中国电商的“战略废弃”就有了苗头。

在亚马逊财报中,2013年以前还有对中国业务的表述,从2014年开端,中国就不再单拎出来说了,直接划入了“国际(海外)业务”中。

4.不加班的亚马逊

亚马逊中国败在市场,却并没有失去“人心”。

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多位亚马逊中国员工与前员工,对它几乎是“零差评”。

虽然是互联网公司,但亚马逊是弹性工作制。每天8小时工作时光,早上9点到9点半上班,晚上6点下班,虽然不必定准时分开,但7点前大家根本上都走了。没干完的工作带回家也可以,但不勉励加班文化。

“亚马逊是非常尊敬你的个人生涯时光的。”宁清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虽然忙的时候也会加班,但它尽量做到不占用个人时光,如果占用了会认为惭愧,不会像国内企业一样认为理所当然,用“工作就是生涯”来洗脑。

在阿里巴巴,她的工作节奏是晚上9点以后才算加班,晚上七八点开会是正常节奏。刚开端,她认为可以更合理地支配会议时光,但发明大家已经认为这是理所当然。

在知乎上,也有前亚马逊员工提到,亚马逊是比拟稳固的“朝九晚六”,有时去医院或者接小孩,发邮件请假就可以早点走或在家工作。她以为跟国内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相比,亚马逊是“能使你工作和生涯平衡的好公司”。

宁清不以为这是在“养懒人”。以她的经验来看,不加班的亚马逊,团队工作效力不必定低于国内电商。

她说,阿里部门界线划分不很明白,发明了一个业务契机,两三个部门同时去做,谁好就留下谁的,那另外一两个团队的精神就空费了。亚马逊是绝对不会这么工作的,做好筹划、指定团队、高效完成。

在工作人数上,亚马逊中国和阿里、京东完整不是一个量级。目前阿里巴巴员工约8万人,宁清说,亚马逊中国一共两千多人,做电商的团队去年是四五百人,现在可能三四百人。

让她印象深入的是作为亚马逊企业文化的“14条引导力原则”,比如顾客至上、主人翁精力、创新简化、好奇求知等。她不认为这些是虚的,它们真的是指点细微工作的尺度,让自己的职业生活受益匪浅,比如“主人翁精力”,手头的每个工作都要自始至终负责到底,不能撂挑子。

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另一位亚马逊前员工曾在合规运营团队工作,她对亚马逊印象最深的也是“14条引导力原则”。不管是公司的会议室,还是每个办公室,都有这14条原则,它内化在员工的脑海里。员工广泛会自动完成自己的工作,不会拖着不干活。在跟上级看法相左时,也依照14条原则来做,不按职位定是非。

这位员工记得,每年年会的时候,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都会写一封“感激信”,再附上1990年代他的第一封员工感激信,提示大家“不忘初心”,不要忘却参加亚马逊的原因。

宁清说,“除了在亚马逊因为年度绩效考察而离职的人以外,其他我身边走掉的员工都挺酷爱亚马逊的。”

在社交软件上,针对未来裁员的问题,有亚马逊员工匿名说,大部分会内部消化,转岗或去国外,选择很多。宁清也表现,很多人可以转岗,被裁的人补偿条件也很优渥。

点击咨询现在有哪些新兴平台值得关注 >>>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ESG跨境电商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ESG跨境电商联系。

全球最大电商平台
查看更多
搜索 放大镜
韩国平台交流群
加入
韩国平台交流群
扫码进群
欧洲多平台交流群
加入
欧洲多平台交流群
扫码进群
美国卖家交流群
加入
美国卖家交流群
扫码进群
ESG跨境专属福利分享群
加入
ESG跨境专属福利分享群
扫码进群
拉美电商交流群
加入
拉美电商交流群
扫码进群
亚马逊跨境增长交流群
加入
亚马逊跨境增长交流群
扫码进群
亚马逊跨境增长交流群
加入
亚马逊跨境增长交流群
扫码进群
拉美电商交流群
加入
拉美电商交流群
扫码进群
《TikTok综合运营手册》
《TikTok短视频运营手册》
《TikTok直播运营手册》
《TikTok全球趋势报告》
《韩国节日营销指南》
《开店大全-全球合集》
《开店大全-主流平台篇》
《开店大全-东南亚篇》
《CD平台自注册指南》
《开店大全-俄罗斯篇》
通过ESG入驻平台,您将解锁
绿色通道,更高的入驻成功率
专业1v1客户经理服务
运营实操指导
运营提效资源福利
平台官方专属优惠

立即登记,定期获得更多资讯

订阅
联系顾问

平台顾问

平台顾问 平台顾问

微信扫一扫
马上联系在线顾问

icon icon

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ESG跨境小程序
手机入驻更便捷

icon icon

返回顶部